您的位置: 首页 > 美食资讯 >

为什么国内那么多城市的步行街,长着雷同的面孔?专家给出答案

139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2-06-11 20:42:56    

北京的王府井、南锣鼓巷,上海的南京路、城隍庙,成都的宽窄巷子,广州的上下九,走遍全国各大城市的步行街,许多人都会发现,他们大多千篇一律,长着雷同的面孔,卖着一样的商品,飘着相似的美食气。

为什么国内那么多个城市,南北东西的文化差异、饮食习惯那么不同,却有着风格基本一致的步行街?在成都宽窄巷子吃到的炒酸奶,和我所在城市吃到的那一杯,味道真的就不一样吗?

对于这种现象,专家有专业的分析,作为普通人,也可以以普通人的角度试着说明一下。一条步行街的设置肯定不是当地政府脑子一热的结果,而是经过了一番调查分析的。

国内的步行街许多是为吸引外地游客而建,有着大量吸引人气,争取较多商户入驻,从而达到创收的商业目的。这样的目的也决定了步行街大到风格建筑,小到名字商品,都要去迎合旅游者的消费心理。

搞摄影的朋友应该对这句话不陌生——技术决定下限,审美决定上限。“审美决定上限”同样适用于旅游市场。国内旅游爱好者水平参差不齐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,旅游偏好、习惯、审美不可能完全一样。

但是做社会调查时,有一个原则就是要有一定量的调查样本,而且样本需要具有普遍性,那么针对旅游者的调查中,也需要去掉“最高分”和“最低分”,如此下来,占市场大部分的旅游者便是普通老百姓,在这个范围内,稍微有些年纪,有闲又有些钱的人又占了大部分。

这样的旅游群体将旅游模式和旅游观念趋向统一。什么叫旅游?到了当地的必打卡景点,吃了当地的特色小吃,买了当地的特色产品,三样缺一不可。中国人旅游,许多情况下不是因为自己觉得该吃该去该买,而是大家觉得该吃该去该买,形成了一种旅游模式上的“集体无意识”,许多时候,我们或许不是在为自己旅游,而是在为别人的眼光而游。

在这样的“集体无意识”下,也无怪乎全国各地的步行街都愿意选择最稳妥、经过了其他城市验证、时间考验的模式。在这些千人一面的步行街中,外地游客每天乐此不疲、蜂拥而至,而庞大的客流量必然会带来可观的成交量。

需求决定市场。面对创新,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敬而远之的态度,毕竟创新改革的背后是高风险和不确定性,是失败面更大的可能性。

如同电影市场的叫座不叫好和叫好不叫座一样,步行街也有着一样的规律。一条人气十足、每天有百万客流量却毫无特色的步行街,一条游客寥寥、每天只有1万客流量却个性十足的步行街,成交量高低一目了然。如果你是商家,你会选择在哪入驻呢?(欢迎您在评论区点赞留言,更多精彩内容,敬请关注/ 落榜进士)

相关文章